1、柳川

【地區名稱】北屯區、北區、中區、西區、南區、南屯區
【地形種類】河川
【地形簡述】
  柳川原名有二,上游段為邱厝溪,下游段為邱大老圳,或總稱為東大墩溪。台中市初期移民聚集於此河畔,形成最早的街區。其改稱為柳川係1916年日治時期市區改正之際,於兩岸遍植柳樹後之命名所致。柳川源於豐原市街區南方,流經潭子鄉再入台中市北屯區。至接近進化路入北區,繞過寶覺寺後方,環流五權國中後過五權路與中華路進入中區,順著柳川東西街流至民權路進入西區,越過林森路與南屯路進入南區。最後柳川穿過鐵路與復興路,至縣市界處入台中縣烏日鄉入注旱溪。

 

2、梅川

【地區名稱】北屯區、北區、中區、南區
【地形種類】
河川
【地形簡述】
  梅川發源於台中縣東勢鎮的大甲溪,屬大甲溪的支流,流向為北北東向南南西方。梅川從北屯區進入台中市,過健行路、大雅路,環繞台中二中西側,入中區穿越台中港路,沿五權路西側,越過區界入南區,過縱貫鐵路納入柳川。1979年梅川整治與綠美化並被加蓋,由早期的灌溉用途轉變成為都市污廢水排放的大河溝,梅川可說與台中市民生活上息息相關。雖今日的梅川,已失去過去自然的風貌,但沿岸兩旁種植的行道樹及經過整理規劃的河畔景觀,使得梅川兼具防洪、排水、美化、綠化環境等多重功能。

3、綠川

【地區名稱】北屯區、北區、中區、南區
【地形種類】
河川
【地形簡述】
  綠川本無定名,有人稱為新盛溪,直至日治時期才命名為綠川。綠川發源於本市之東北隅,海拔約110公尺處,流經北屯區,經孔廟、忠烈祠、體育館和棒球場後沿精武路、雙十路與南京路後,貫流於綠川東西街間。綠川穿越民權路及鐵路後,順著鐵路向西南流,至南區區公所向東南方向轉折,再於信義街與合作街交會點附近折向西南,最後在縣市界注入旱溪。綠川穿越台中市過去最熱鬧的街區,帶入一股清新的景象。

4、麻園頭溪

【地區名稱】北屯區、北區、西屯區、西區、南屯區、南區
【地形種類】
河川
【地形簡述】
  麻園頭溪發源於豐原市與潭子鄉交界附近,入台中市北屯區後,斜貫四張犁街區,穿過大雅路進入西屯區,過忠明國小與國中之間,再穿過台中港路,順沿西區與南屯區界線南流至與南區交界處納入土庫溪。近年來麻園頭溪河川整建工程完成,堤岸兩側則種滿了綠樹植栽,林蔭處處成為晨運與休閒去處,並在多處橋樑設置觀景平台。

5、筏子溪

【地區名稱】西屯區、南屯區
【地形種類】
河川
【地形簡述】
  筏仔溪發源於台中縣神岡鄉社口村,流入台中市台中港路之北的西屯區。另一源頭為承納諸圳水所成之港尾溪,從大肚、潭子西南方,向西西南方向流入台中市水湳機場北邊,穿過高速公路後,至高速公路台中港交流道之北側匯入筏仔溪。兩源會合後,與大肚山台地構成方向並行,從北北東向南南西沿流,入南屯區再匯納來自逢甲大學附近之另一支流後,流入台中縣烏日鄉草湖溪。筏仔溪流域並未全部進行整治,只建有河岸的堤防,所以河床仍保有自然的景觀。

6、頭嵙山地

【地形種類】山岳、丘陵
【地形簡述】
  
頭嵙山地位於台中市北屯區大坑風景區,係中央粘板岩山地之西的丘陵性山地,屬豐原山地之一部分。大致分布於北屯區東半部。高度約自150公尺以上至東境800公尺之間。頭嵙山主脈則南高北低,從859公尺降至500公尺,整個地勢愈往東愈高。頭嵙山地平均高度400公尺,構成台中市與台中縣新社鄉之邊界。全域山地受東西順向的大里溪、旱溪之支流,以及南北並行之大坑溪與?子溪所切割。
【地質種類】礫石、砂岩、頁岩
【地質簡述】
  
頭嵙山地東側是火炎山礫石層經侵蝕所形成的突出高峻地形,屬於惡地地形之類。其餘部分,在本山地之西麓,即台中盆地東緣,從大甲溪南岸經豐原、軍功、大坑、?子、頭汴坑、霧峰至烏溪北岸,多屬錦水層之砂質頁岩與泥質砂岩之交互層,使台中盆地東緣顯出相當崎嶇特異之地形,此乃因砂質頁岩與泥質砂岩對風化作用之抵抗力脆弱,而導致崩毀所造成。

 

引用自~~http://140.128.219.245/home/local/www/newfile.html

arrow
arrow

    家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